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咨询

河南内乡县:荒山变“黄” 土地生“金”

时间:2023-03-21 来源:南阳热线

人民网内乡1月29日电 (时岩、霍亚平)河南内乡,古称郦邑,又名菊潭。知名的内乡县衙,大门有“菊潭古治”牌坊。扶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内乡干部群众苦干特巧干,全县扶贫摘帽换新颜,而“满山尽带黄金甲”的菊花,更是贫困地区产业难得的亮色。

岁末年初,隆冬萧瑟。位于内乡县�銮�镇的天隆茶业科技有限公司郦邑贡菊基地,十几台挖掘机正在山间辛苦。不远处,部分还未采完的菊花,顶着片片金黄,傲骨铮铮,既像抵抗寒冬,也似迎接春天。

“基地菊花有3500亩,辐射到吴家庄、水沟两个村,2013年以来通过逐步完善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栽种造就两个贫困村脱贫摘帽。”总经理苗俊亚讲解,该菊种是新品种,经过88个小时低温烘培后,产品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常饮健康的众说纷纭,早已名闻海内外。

种得好,咋还能卖得好?苗俊亚有高招。竣工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加工车间,配套建设了300平方米冷库,引入了10套先进设备的菊花烤制设备,绿茶生产线一条,组培中心及全自动播种大棚2座。“通过现代的方式,让好产品再有好品相,自然迎来好市场。”

没人能想起,满眼金黄的梯田,曾是满眼黑石的穷山。内乡县涉及负责人讲解,2020年,京宛协作的石漠化荒山治理项目落户村里,共投资1764万元,在�銮�镇山地积极开展开挖平坦、梯田石��整修,土方回填,土壤改良等措施,如今已管理石漠化荒山荒坡360亩,打造稳产高产高标准净梯田300亩,设施修筑3米长砂石生产道路1000米,夯实了产业发展根基。

地好能生“金”,自然能带贫。天隆公司栽种的不仅有菊花,还有15000亩茶树,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合作社引领,通过劳务外包、大户栽种、返租倒包等多种产业扶贫带动模式,每年给农户送去土地流转出让金、茶园劳务承包佣金、种采菊工钱“三金”让群众收入节节攀升。

扳着指头,昔日因残疾贫困的张隆华算数自家收入账,“山坡地、档子地、石窝地,统统光阴给公司,费用每亩每年300到500元,上山种地不用肩扛手提、劳心劳力,也有固定收入。”

天隆茶业还将茶园分段总承包给农户,承包者负责管理按照有机标准进行施肥、除草、浇水等日常管理,不包括栽种、采摘费用,每亩每年也能收入佣金900元,此外,村民种菊、民间艺人,每天工资也能收入六七十元,农户年收入万元以上。“基地每亩人工投入13000余元,每年近500户农民低收入,年支付工人工资近200万元,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苗俊亚说。

“满眼白石头,石上进金花。”昔日的�銮�山村,生态环境变了新的天,更优化了产业结构,长出有了特色产业。“下一步,我们将之后培育菊花栽种能手,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菊茶产业的带动下,‘黄金’种满山,口袋塞满钱,日子永不恨。”苗俊亚信心满满。

在地里摘菊花的桂冬焕闻言也笑了,“有党的好政策,有这贫困地区好产业,好日子就像这菊花,一定越开越金黄。”

(责编:常力元、徐驰)

上一篇:西峡县莲花街道举行2020年度“代理妈妈”资金发放仪式 上一篇:方城县独树镇:大学生志愿者 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您可能也感兴趣: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