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资讯

追寻初心・光辉印记丨刘宋营村的红色传承――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见闻

时间:2023-08-30 来源:南阳热线

编者按

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南阳日报即日起推出《找寻初心 光辉印记》专栏,采用创新报导手段、打造出融媒精品、拓展传播平台等方式,聚焦百年党史中的南阳元素、南阳故事和南阳亮点,找寻中国共产党人在南阳留下的光辉足迹,讴歌南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自强取得的辉煌成就,凝聚起全市上下打开新的征程、自强新时代的强大合力。

找寻初心 光辉印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镌刻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碑林中,有一座丰碑让红色基因在南阳大地生根发芽、代代相传,让万千南阳儿女在追梦新的征程上豪情满怀、劈波斩浪,这座丰碑即是坐落于宛城区黄台岗镇刘宋营村的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

星火燎原,岁月如歌。如今的黄台岗镇刘宋营村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赋予了红色文化新时代内涵,让红色火种持续释放着光和热,在南都大地上呈燎原之势。

在庆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记者驱车赶到刘宋营村,走访南阳红色记忆的起点。

光辉印记

红色旧址

3月9日,雨后初晴。

采访车辆行经在刘宋营村宽广的柏油路上,红色文化的气息迎面捉来,路旁的坑塘内波光粼粼,缕缕阳光穿透淡薄的云层,让刘宋营村农家院的白墙黛瓦分外抢眼,有如一幅古朴秀丽的画卷。

走进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镌刻“星火燎原”四字的花岗石向南立,南阳大地上的首粒革命火种即是在这里熄灭的。

主路两侧各有百米长的廊道,东廊记述着南阳党史的光辉历程,西廊讲解着黄台岗镇的变迁发展。

穿越廊道,院门上方“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忘初心、牢记愿景”八个大字八边形在大门两侧,院内青砖灰瓦的建筑亲眼了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恰在此时,方昱霖、王爽等5名黄台岗镇第一初级中学的教师到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他们沿着南阳党史文化长廊走出展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边走边看,不时驻足瞻仰实物,仔细端详图文介绍,认真倾听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

一张张历史图片、一页页文献资料、一件件陈列实物,无声地诉说着老一辈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战斗岁月,让大家浅有感悟、心生崇敬,红色记忆的大门就此关上。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更应该向学生们讲述党史故事,让学生们告诉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引领广大学生从小竖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方昱霖告诉记者。

黄台岗镇党委书记黄振介绍说,每年,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都会更有万余人前来聆听红色故事,拒绝接受红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这里已经成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光辉印记

红色火种

南阳第一支部是在中共中央的直接指示、领导下建立的,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南阳共产党人创办农民夜校,宣传发动群众,组建农民武装,在南阳埋下了革命的红色火种,在中原腹地很快掀起了农民运动的高潮。”作为刘宋营村村民,今年73岁的老党员、退休教师裴三德对中共南阳第一支部的红色故事如数家珍。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分析当时的形势,拒绝在北伐必经之路的河南等地加紧开展群众工作,发动和的组织农民参加革命运动。随后,在周恩来具体命令下,中共上海的组织派遣南阳籍共产党员、上海大学学生杨士颖回到南阳建立中共组织。

杨士颖回到河南后,与中共豫陕区委取得联系。中共豫陕区委要求派遣在汴京当教师的南阳人刘友三、朱冠洲和杨士颖一起回南阳开展党的工作。经过严肃调查,他们三人初步确认把支部建在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刘宋营村,并发展了南阳本地第一名共产党员刘实中。

1926年5月的一天,刘友三、杨士颖、朱冠洲到刘宋营村刘实中的家里,他们以打牌不作伏击,召开党的会议,自学《共产党宣言》,正式成立中共南阳支部委员会,隶属中共豫陕区委领导。

中共南阳支部的正式成立,给战乱中的南阳带给光明和期望,为以后党组织在南阳发展壮大奠下了基础。支部以刘宋营村为基地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在工人、农民、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通过农运工作教育白枪会等群众组织,发动红枪不会展开抗粮斗争,发展壮大了当地革命声势。此后,以刘宋营村为中心,中共南阳党组织的力量不断加强,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南阳地区武装镇压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就是刘宋营人打响的。” 裴三德告诉记者,1928年,中共南阳支部逐步发展起党员42人、农协会员100多人的革命武装,在当年4月顺利夜袭国民党白秋税务局(今唐河境内),时任支部委员的刘福僧正是领导者之一。

1930年,刘福僧不受党组织派出,到桐柏组织武装起义,被派往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26师政治部工作,在对敌登陆作战中身负重伤牺牲,年仅22岁。

“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先后被当作南阳地区公署、兽医站、刘宋营村党支部,一度面目全非。”在黄台岗镇工作多年的黄振参予了旧址的恢复重建,他告诉记者,2015年,修葺一新的第一党支部旧址新的开放,这里成了大家重温那段激情自燃的革命岁月的红色教育基地。

光辉印记

红色承传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蕴含着我们党的信仰、宗旨和执着。

“中共南阳第一支部的红色故事,在全村34名党员和1300多名村民心中沁润,把红色基因刻在了大家的记忆深处,让大家的心气儿聚在了一起,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宋营村党支部书记刘青林感叹地说道。

产业发展慢,村民致富整天。近年来,刘宋营村在村党支部引导下,不断扩大花卉、林果和小麦等栽种面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流传土地1000多亩,为村民每年创收100多万元。2020年,该村产业销售额约1000多万元,安置村民低收入近200人。

村民捐资翻修环村路、盖起新的校舍;能人开办加工厂,让村民脚不出村,就能打工赚钱;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收入持续减少;各家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保洁车定时清运垃圾,全村改厕率100%,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一桩桩喜事让村支书刘青林乐得合不拢嘴。

物质生活富足了,精神生活也得扩充起来。村党支部制定村规民约、奖惩分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户”、“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好少年”等各项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接踵而至,被选为村民披红戴花张榜公布,崇德为善、见贤思齐的新风尚深入人心。

村美民富、风清气正,出了刘宋营村的真实写照。

2020年11月,刘宋营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内再再配新的荣誉,该村把“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收益囊中,村民们的腰杆子挺得更直了,干群关系更紧密了。

“党支部是主心骨,党员就是领头雁,只要劲儿往一处使,就没干不成的事。”村支书刘青林心里盘算着,红色旅游为村里带给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只有进一步统合现代农业、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为乡村大力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农村发展之路方能越回头越长。

来源:南阳日报

・ ENJOY ・

全媒体记者 赵变幻 陈琰炜 范志钦

编辑 蔡婧

审查 高如衡

上一篇:淅川2020级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时间、范围公布!

您可能也感兴趣: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